2017年6月5日星期一

最好的紀念

隨着近年本土思潮的興起,由支聯會舉辦的六四維園燭光晚會越發招受攻詰,引發了拒絕參加晚會乃至停止紀念天安門大屠殺的爭議。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如今之所以為人詬病,很大程度上在於支聯會年年行禮如儀,致使對屠城事件的紀念流於形式而於追究責任、審判屠夫、爭取民主、捍衛自由等事上不僅寸功未進,反使香港—粵文化圈最後的自由地—遭極權步步進逼、淪陷,更不提所謂用於促進大陸民主進程的晚會籌款變相成了發死人財(原來1996年便已有人撰文質疑之)而不見大陸究竟有何改善。上述觀點雖主要來自本土派,當中不乏順帶對與支聯會沆瀣一氣的泛民政黨的批評,然而不少都鞭辟入里。只是個別人士藉此認為天安門大屠殺乃他國事務、與己無關,因而不需紀念的觀點,實是不能苟同。

本土派雖名為一派,實質是個政治聯盟,粗略可分為歸英派、城邦自治派和建國派;但不論是什麼派別、什麼樣的政治目標,首先得認識到他們所面對的共同敵人乃極權統治,而他們的共通目標,則是在極權統治底下爭取並捍衛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這與28年前不惜犠牲性命抗爭的鄰近地區民眾所追求的是相同的,也是一脈相承的(畢竟當年那場運動及屠殺是一世代人的政治啟蒙)。是故,以爭取獨立為由,為構建民族認同而對發生在鄰近地區的人權慘劇視若無睹,不僅是對歷史的踐踏,而且是和自身所鄙棄的大中華膠犯了殊途同歸的各走極端的錯誤。

大中華膠的不切實際,在於其力不足而妄自尊大,難聽點說就是多管閒事,既無力解救鄰近地區民眾免於極權統治,甚至連自身僅餘的自由也快將失去。本來,本土派如能以史為鑑、避免重蹈支聯會覆轍乃是件好事。可惜過猶不及,個別極端觀點認為為獨立建國計,當無視有關鄰近地區的一切,則不免劃地為牢、掩耳盜鈴,是混淆了手段與目的。

擊敗敵人的最好方法是徹底地了解敵人,而不是假裝敵人不存在。獨立、建國通通不過手段,爭取並捍衛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才是最終目的。君不見美國、新加坡獨立後英國、馬拉文化於其國內猶存,而其影響國家存廢幾何?現代國家的實質是價值共同體,而非僅文化、種族、宗教等。不同的國家之所以會共同紀念盧旺達大屠殺、柏林牆的倒下、切爾諾貝利的核事故等事,全因認同人道主義、普世價值,認為人類作為一整體理當守望相助。雖說法西斯主義是在極權統治下爭取獨立最有效的手段,但一旦混淆了手段與目的,則即便香港成功建國,然而受漢文化基因的影響,也只會最終異化為微型的鄰近地區,實屬徒勞無功。

在極權統治底下爭取並捍衛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是八九民運和香港獨立運動一脈雙承而又殊途同歸的目的,只是支聯會並不明白,或是假裝不明白,這麼多年來因循守舊,在新思潮面前不思進取,與泛民政黨因怕失卻香港民主運動龍頭寶座,甚至與本土派兀自分化,致使保皇黨漁人得利。

假如要勉強譬喻的話,則天安門大屠殺中的死難者猶如《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裡全軍覆沒的反抗軍志願者,他們犠牲所換來的,不論是香港還是鄰近地區,當然是用來將那危害自身生存的死星炸掉啊!哪有只向銀河帝國乞求將死星射爆的星球復原的?即便是死難者家屬,我想除了為含冤喪命的家人爭取公道外,他們也希望看到自己國家民主、自由的一天吧?

根本支聯會「平反六四」的口號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平反」這樣的詞語,明顯是共制中文,是毛時代一連串政治運動中冤假錯案裡衍生出來的,以當局偉光正為前提,乞求而不是要求公正審判的意思。
偏偏支聯會不明白,或是假裝不明白,多年來以此口號潛移默化,使得大中華病毒小則貽誤香港民主進程,大則掩護極權坐大以致其今時今日藉資本侵噬文明國家。可怒也!士可忍孰不可忍!
部分本土派人士提出停止紀念天安門大屠殺,尚屬無知。然而支聯會這些年來於民主運動上所起的阻滯作用,則不免有極權共犯之嫌!
所以,參加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不了!
在極權統治底下爭取並捍衛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才是對天安門大屠殺中死難者的最好的紀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