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只求「識」,不求「知」
昨晚把中學畢業前拍攝的一些母校實景影片看了一遍,不知怎麼的竟然懷念其學校來。然而對這所學校的感情終究是複雜的。雖則來到這所學校,認識到那群同學、朋友也是一種緣分,然而我又不喜歡甚至是厭惡其高壓的教學方法。雖然說在當今高考制度下每所學校差不多都是一樣的高壓填鴨式教育,然而畢竟槍口還是可以抬高點的,它為何就要主動向學生開槍呢?!
人年紀愈長愈會懷念過去,即便過去存在諸多的不愉快,但人懷念的實際上也許只是曾經的青春而已。所以我也能理解那些畢業了快一年還那麼懷念中學卻未調整好自己的角色融入就讀大學的同學們。
把那堆實景影片看完之後,播放器不經意地播放了在高考前最後幾天的一個晚上的錄影,也是令我們母校聞名的一夜。
很清楚記得那天是六月二日,本來安靜的晚修在放學鈴聲響起的那一刻喧鬧了起來,全校學生都湧到樓層廊道去歡呼呐喊,原來是備戰水平測的師弟師妹與備戰高考的我們在兩樓對望的情況下互相大聲祝福和鼓勵,加油聲此起彼絕地在各地發出。當晚錄影的影片被發上網而且通過自媒體的傳播竟然引起了遠在對岸的姊妹范瑋琪的注意,通過轉發支持一下子將有關微博推至三萬多條轉發。
然而事情遠未結束。在住宿生回到宿舍後,熄燈的哨聲一過,高二的師妹走出陽臺,我們這群師兄也走出了廊道,在黑暗中舉起手中電筒、檯燈、手機的亮光彼此繼續呐喊打氣。
但情緒到了一定地步總會失控的。這不,當即有人將高考後即將報廢的練習卷、試卷甚至教科書都拿出來,從高樓層一拋而下,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都化作紙片翩翩散落,大家都在為此高聲喝彩,此刻大家都被這興奮的情緒感染了,遂把畢業後離開校園所不帶走的東西都拿出來從高樓拋下,發洩對這麼多年的高壓填鴨式教育下的壓力的憤怒。
是夜,壓力釋放的狂歡。
不過這事快過去一年了,如今再看回這事,不再受情緒感染的腦袋理性地看看這事,卻是無盡的悲哀。
且看這般做的意義何在?我們以為結束了中學的學習便是解放,所以把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東西都盡其丟棄,并以此發洩內心對教育的不滿和憤怒。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潛意識認為這三年的度過是毫無意義的呢?那我們何苦到學校自作自受呢?人生的意義又在於什麽呢?再者,如此的做法該製作多少垃圾,佔用多少的土地資源?對於大自然,我們只懂任意索取而不知珍惜地使用其提供給我們的資源。同時,我們也不懂得相對於我們的那些失學人群的傷悲,卻如此輕易地放棄學習、蔑視學習。
最後,是我們對知識(Knowledge)及智慧(Wisdom)的看法:中國教育的怪象,學生在長期高壓填鴨式教育下解脫出來進了大學便自然而然順其一直所聽的觀點以為大學是輕鬆得幾乎不用學習的地方,於是乎揮霍四年時間玩耍,對追求學問(Scholarship)毫無興趣。然而多少人問過自己,這值得(worth)嗎?!
讀大學的目的,並不在於浪費四年時間耗費數萬錢財買一張文憑,乃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一種系統的研究專業學問的方法,以此求無限之智慧,掌握與專業相關的技能。然而太多人受荼毒於在中小學習慣養成的觀念,將目的誤以為是單求知識,更準確來說是只求技能(Skill)的掌握,絲毫沒有意識到與此同時自己的角色已由大學生轉變為「高級職業技術培訓人員」(Pro Skillful Worker),而非學者(Scholar),注重的是知識的積累(Accumulate),而不是智慧的運用(Use),簡單地來說,是只求「識」,不求「知」(通『智』),這是何等的悲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