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刺與樑木


昨天下午的兩堂課被安排成一場辯論賽,我沒有參賽,但在自由辯論環節,每個人都有為自己陣營發言回擊對方陣營的機會。而在下課中場休息時,一個同學問我為何不發言,令我感覺有點尷尬。有這種尷尬的感覺其實已經很久了,主要是覺得班裡的同學把自己看得好像很博學的樣子,可能是由於平時經常在Q群裏出於自以為覺醒的心態向他們推薦一些認為挺好的文章和資訊,並且在討論一些問題時經常插入一些較為學術性的理論、案例甚麼的,使得他們產生一種我很專業的錯覺。但我想跟他們說,其實我並不比他們多知道點甚麼(Know More),我只是比他們更想知道更多的東西(To Know More)而已。

對我的同學乃至我所認識的同齡人,其實我是帶著一種非常複雜的情感的。一來我覺得他們除了教科書上的內容不會去研究其他事,很功利也很可惜,但這是出於一種驕傲(Pride)的心態,說難聽點,有點鄙夷他們見識鄙陋和膚淺,甚至是不學無術的感覺,以致於在課堂討論上一旦聽到他們引述教科書上一些朽舊陳腐的觀點和理據時便甚為反感,以為白丁無可言喻。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態度,真正研究學問的人從不會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已經夠多甚至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否則很易導致「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而且神也藉著大衛王的口說過:「敗壞以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18:12,CUV),耶穌基督也說過:「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福音23:12,CUV)。而且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一部份也教我們不要論斷人嘛。所以我屢屢告誡自己莫要再犯同樣的錯,但常常難以抑制,這毛病得改。而二來則是反過來覺得其他同學也會一些我不懂的東西(如生活上的很多東西像在線視頻、網購之類的),令我一旦發現了便自覺形穢,繼而心生妒忌(Envy),但這其實也是非常不要得的,妒忌只會產色無故的恨意(Hate),當恨意積聚到一定程度而爆發時,只會導致兩敗俱傷。我們發現別人身懷自己所沒有的技藝時應該首先替別人在某一領域較自己出色而感到高興,如果自己對該領域也感興趣便應奮力追趕企及他人乃至超越。我想不僅人與人之間是如此,即便是國與國之間也應是如此,在公平的規則下自由競爭,弱者向強者學習並超越強者以成更強。


說上述這些東西是爲了說明甚麼呢?


其實我只是想說明學業有專攻,我們既不能只看到別人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以致自卑;也不能滿足於別人對自己長處的溢美而沾沾自喜卻看不到自己的短處甚至只看著別人的短處批判別人,形成一種自負的心態。

很多時候,我們彼此都看不見對方在其所擅長的領域裏所下的努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