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論教育(下)
2012-01-19 14:57
上一篇文章已剖析過當今教育之弊端,又月前所見之一校園慘劇,雜緒滿懷,遂決定將拖延近三個多月的文章寫下。也是本博客最後一篇時政類文章。
本文著眼於如何履新當今之教育,不僅是學校之教育,亦是家庭之教育。當今之家長過度寄望於學校教育,卻罔顧自身對兒女之家庭教育之責任,不知正因此舉而致孩童受害於如今高壓的以分數為高的應試教育之中。甚至遇有因壓力過大而自殺之事,家長單單抱怨學校固然偏頗。若平時重視家庭教育,不在學校高壓教育下另施壓力而反體諒作為學生之壓力,為之疏導,則悲劇可免。
履新當今教育,吾思有四舉:愛、美、德、智。
愛的教育:
當今國人受五十年代之七十年代中之歷次運動、浩劫所殘,愛人之心甚微,為愛己而願損他人,自私自利之惡名遠播。故當力促愛的教育,教人知何為愛及愛人,不獨愛親友,乃愛世上所有。高壓教育下學生以求得分數,受升學壓力不惜視同窗為競爭對手,本促自強乃好意,惜過矣,甚至失卻互助。外邦日本,學習壓力等大,然而不忘團隊精神之培養,故其國民之凝聚力甚強,藉互助以促國家之發展,雖國仇家恨不可忘,但此貴格實值吾等國人效之!國人之於個體,勤勞、聰明勝乎異邦者數人,然何以十三萬萬人之合力反不勝區區一島國?缺乏團結,缺乏以愛連結眾人!故竟有見悲劇而因置身事外而嗤笑受害者,悲乎!
美的教育:
美是一種學問,需要學習,然而其抽象使之不可言傳只可意會。國內唯高等學院有美學一科設,使大部國人一生無幸得教。故美的教育更多須自燻陶,教人於幼時多觀具美感之物,多讀美文以培養其鑒賞美的能力。這一方面歐美國家做得很好,很多幾個世紀前的充滿建築美感的古建築不至於土地利益而被強拆,使其國民有幸得受之或宏偉或柔和之美感燻陶,從小知何為美醜而使之日後追求美好廢棄醜惡而立基,令人類數千年來之審美得以傳承。可惜國人不幸生於如今此美醜不分之世代,受一幫惡徒價值觀之灌輸,竟顛倒美醜,以醜惡之拜金主義為美,落力追求金錢糞土,痛心兮!
德的教育:
國人缺德,此言雖惡,卻是舉世皆見之事實!國人之自私自利心態致其無公共道德之意識,一切為服務個人利益為先。故塗鴉景觀、隨地吐痰、周圍便溺之陋習不勝枚舉,亦是近來陸港兩地就地鐵餵食事件爭論之原因!六十二年之統治,國人之道德標準早遭毀滅,上不承古訓,下不達世念,如野人般存活世上,失中華禮儀之邦之名!慘烈矣!
智的教育:
此標題看似與國情不合?當今教育所求豈非知識乎?豈非求智?所謂「知識就是力量」有錯乎?是求智,然而有所局限。所謂智,不過是認為有需要之智,只求知道罷了。一些有助升學的知識教人死記硬背,一旦到達最高目標取得文憑,便視所得之知識如草芥,棄之不惜。而非有利於升學之知識則因其價值不足而被凋罔。教育之本旨,在乎教人求智而非獨得智,重要的是求知識求智慧之慾望而非知識智慧本身。國人之知識、智慧不足乎?非也?然何來諸多毒物如結石奶、地溝油?恨哉!
以求後代得避當今教育之荼毒,唯行四舉,而家庭較學校之實行固易且重要,當記:
教人知愛、熏人以美、培人得德、促人慕智
為望國人能一洗劣質教育造就之劣勢,脫離被奴役之狀態,奮力團結以促吾堂堂五千年古邦以立世界文化之林,得有自決命運之力!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